拍品信息
作者
潘天寿
尺寸
178.5×46cm
年代
戊辰(1928)年作
备注
来源:香港苏富比,中国近现代绘画拍卖,1985年11月21日,编号53。
说明:罗桂祥博士旧藏。罗桂祥(1910-1995),为维他奶创办人,热爱艺术收藏。曾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、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,第六、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香港太平绅士。
★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
《游春图》赏析
继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之后,只有一位可称为传统派艺术大师,便是潘天寿。潘老是诗、书、画、印的全才,是现代中国画坛把传统规范推到边界与险峰的艺术大师。中国传统绘画因受传统哲学影响,在刚柔、拙巧、虚实、平险等关系之间总是尽可能避免极端与不平衡,追求冲和之美。只有少数画家成功地勇冒险境,而入绝处,达到了一种奇特、独绝之美,如古之八大山人,近代便属潘天寿。他的山水、花鸟作品,在大气磅薄的奇险造境方面发挥至极致,有别于吴昌硕的大圭不雕之金石意趣、齐白石的雅俗共赏之生活情趣、黄宾虹的浑厚华滋之笔墨意象。
潘天寿早期画风颇受吴昌硕影响,笔墨苍浑、自然稚拙,然吴昌硕不擅山水,故其学习对象直追古人,诸如马远、夏圭的雄健、戴进的强劲、沈周的老辣、八大的奇倔,他都有所吸取与研究。他边纳边吐,总能以自己的强悍个性、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把它们消化,形成自己鲜明独绝的个性特征。
此帧《游春图》作于戊辰(1928)年,是潘天寿早期山水之代表作。此图可以看出潘老对山水画创新所作出的探索与贡献:在构图上,别于传统山水画长于表现远景之法,而为近景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特殊贡献。潘老曾说:“古人作山水时,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,盖因咫尺千里之远景,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故也”。潘老在《听天阁画谈随笔》中指出:“故予近年来,多作近景山水,杂以山花野卉,乱草丛篁,使山水画之布置,有异于古人旧样,亦合个人偏好耳。”该作潘老以近景法绘深山绝壑、幽草杂卉、乱石丛篁,画面中段留白,绘一行人踽踽前行,这与右下角及左上角的留白,而使整个画面意境蜿蜒连贯,灵动富有气息,“知黑守白”法运用至极。在笔法上,潘老以汉隶、魏碑为主调,多“化圆为觚”,气象沉雄高古,这别于吴昌硕以草书或草篆入画,多“化觚为圆”;在墨法上,则多以焦墨、浓墨、积墨、破墨入画,有明豁、俊爽的意趣。此外,潘老在左上的留白处精心设计题画诗,以达到增气助势的目的,与整个画面浑然一体,互为媲美!
说明:罗桂祥博士旧藏。罗桂祥(1910-1995),为维他奶创办人,热爱艺术收藏。曾为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、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,第六、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,香港太平绅士。
★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
《游春图》赏析
继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之后,只有一位可称为传统派艺术大师,便是潘天寿。潘老是诗、书、画、印的全才,是现代中国画坛把传统规范推到边界与险峰的艺术大师。中国传统绘画因受传统哲学影响,在刚柔、拙巧、虚实、平险等关系之间总是尽可能避免极端与不平衡,追求冲和之美。只有少数画家成功地勇冒险境,而入绝处,达到了一种奇特、独绝之美,如古之八大山人,近代便属潘天寿。他的山水、花鸟作品,在大气磅薄的奇险造境方面发挥至极致,有别于吴昌硕的大圭不雕之金石意趣、齐白石的雅俗共赏之生活情趣、黄宾虹的浑厚华滋之笔墨意象。
潘天寿早期画风颇受吴昌硕影响,笔墨苍浑、自然稚拙,然吴昌硕不擅山水,故其学习对象直追古人,诸如马远、夏圭的雄健、戴进的强劲、沈周的老辣、八大的奇倔,他都有所吸取与研究。他边纳边吐,总能以自己的强悍个性、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把它们消化,形成自己鲜明独绝的个性特征。
此帧《游春图》作于戊辰(1928)年,是潘天寿早期山水之代表作。此图可以看出潘老对山水画创新所作出的探索与贡献:在构图上,别于传统山水画长于表现远景之法,而为近景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特殊贡献。潘老曾说:“古人作山水时,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,盖因咫尺千里之远景,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故也”。潘老在《听天阁画谈随笔》中指出:“故予近年来,多作近景山水,杂以山花野卉,乱草丛篁,使山水画之布置,有异于古人旧样,亦合个人偏好耳。”该作潘老以近景法绘深山绝壑、幽草杂卉、乱石丛篁,画面中段留白,绘一行人踽踽前行,这与右下角及左上角的留白,而使整个画面意境蜿蜒连贯,灵动富有气息,“知黑守白”法运用至极。在笔法上,潘老以汉隶、魏碑为主调,多“化圆为觚”,气象沉雄高古,这别于吴昌硕以草书或草篆入画,多“化觚为圆”;在墨法上,则多以焦墨、浓墨、积墨、破墨入画,有明豁、俊爽的意趣。此外,潘老在左上的留白处精心设计题画诗,以达到增气助势的目的,与整个画面浑然一体,互为媲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