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品信息
作者
程十发
尺寸
90×48cm
年代
庚申(1980)年作
备注
说明:1.上款人坂仓芳明(1921-2014),曾任日本百货店协会会长。
2.此作品已经收录于《三釜四溢》—程十发作品集中,即将出版。
程十发的人物画线条变化极多,这不仅表现于他的牧童画,而且也表现在历史人物、戏剧人物和书籍插图中。由于他传统的笔墨功力甚深,对生活的观察又极细,因此在创作过程中,心中的感情、腕底的线条和画上的形象三者之间是完全统一的。“十八描”对于他来说,绝不是一种临池的选择,而是一种自然的表现,同时他的线条也绝不限于“十八描”。
一个画家的风格,包括他的线条特点,常会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而发生变化。程十发的作品总的看来是七十年代比六十年代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。就线条而论,十七年代比六十年代更为热情,更趋奔放,更加洗练,更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气势,更宜于表现今日的时代精神。——《程十发书画·4》P12-13,“无声的旋律”汝捷
2.此作品已经收录于《三釜四溢》—程十发作品集中,即将出版。
程十发的人物画线条变化极多,这不仅表现于他的牧童画,而且也表现在历史人物、戏剧人物和书籍插图中。由于他传统的笔墨功力甚深,对生活的观察又极细,因此在创作过程中,心中的感情、腕底的线条和画上的形象三者之间是完全统一的。“十八描”对于他来说,绝不是一种临池的选择,而是一种自然的表现,同时他的线条也绝不限于“十八描”。
一个画家的风格,包括他的线条特点,常会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而发生变化。程十发的作品总的看来是七十年代比六十年代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。就线条而论,十七年代比六十年代更为热情,更趋奔放,更加洗练,更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气势,更宜于表现今日的时代精神。——《程十发书画·4》P12-13,“无声的旋律”汝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