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T 8071
傅山 杂书卷
拍卖会
上海嘉禾202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  场
《禾风》——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
图录号
8071
作  者
傅山
尺  寸
引首:23×84.5cm 约1.7平尺;画心:23×212cm 约4.4平尺;题跋:23×52cm 约1.1平尺
估  价
RMB12,000,000~15,000,000
成交价
RMB17,250,000
拍品信息
作者
傅山
尺寸
引首:23×84.5cm 约1.7平尺;画心:23×212cm 约4.4平尺;题跋:23×52cm 约1.1平尺
质地
绢本
形式
手卷
款识
题识:傅山书。
钤印:傅山之印、比丘
鉴藏印:明窗细玩、致远珍藏、益斋、传之同好、钦训堂珍藏印、亦堂图书、子山鉴赏、苏石风藏、毋鲸字渤公号镇瀛之章、憨斋鉴藏、共栽桃李寿山河
引首:傅青主书华严经。稚柳。钤印:壮暮堂、稚柳
题跋:
1.青主先生与王觉斯皆从米得法而较温雅,自是人品不同之故。此卷极精熟多变化,可贵也。典谟先生其善护持之,癸卯夏日拜观并题记,尹默。钤印:沈尹默印、吴兴
2.明末之名书家,余膺服数太原青竹傅先生。然世人往往以王孟津并列,余绝不同见。孟津
备注
释文:华严经云:普眼菩萨白佛,普贤菩萨今何所在?佛言:普贤今现在此。是时普眼求觅不见。佛言:普贤今此众会,亲近我住,初无移动,如是普贤,若具得见,若得闻名,思惟忆念,皆获利益,尔时普眼与菩萨众殷勤之请,于是普贤即为应身,令菩萨众皆见普贤近如来坐,众皆欢喜,莫不顶礼。长者谓何故,普眼不见普贤者,为明普眼是十地菩萨,皆是出世智慈,普贤是十一地行门,常在世门,出世心亡寂,用自在以出世之昧,不相应,故不得见。
十地以有世故出之,普贤以无世故不出,十地出世,世不得染,十一行门悲愍众生,不离于世,世得度脱,菩萨欢喜。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?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遂相似。不知江月照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,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,不卷珠帘见江水。晓气晴来双阙间,潮声夜落千门里。勾践城中非旧春,姑苏台下起黄尘。只今唯有西江月,曾照吴王宫里人。
说明:从康熙年间开始,先后经毋鲸、永璥、陈谟、苏石风、吴南生等递藏,并有谢稚柳、沈尹默、程十发题。
展览:
1.“憨斋珍藏书法展”,广东美术馆,2006年2月26日-4月2日。
2.“憨斋珍藏书法展”,汕头市博物馆,2007年3月1日-15日。
鉴藏者简介:
1.毋鲸(清),字渤公,号镇瀛。辽东(今辽宁)人,康熙廿一年任潮州通判。
2.永璥(1712-1787),字文玉,号益斋,斋号钦训堂,别号素菊道人。清宗室,胤礽之孙,乾隆元年(1736)封辅国公。工书善画,以飞白法淡墨写兰石。尤精鉴别,收藏名迹甚富。今世流传书、画,其上有钦训堂藏印者,皆经其品定者。
3.陈谟(1879-1968),别名典谟,广东恩平人。先后毕业于广东军医学堂和日本东京帝国医科大学。早年参加同盟会,曾任北伐军总司令军医司长、北洋军医学校试验委员长等职,后寓居沪上,以书画自娱。解放后入上海文史馆。
4.苏石风(1921-2010),广东潮安人。工书画。现为中国美协会员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,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。
5.吴南生(1922-2018),笔名左慈,室名憨斋,广东省汕头市人。1936年肄业于汕头市商务英文专科学校。1936年参加革命,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建国前历任中共县委书记、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。建国后曾任吉林市委宣传部长、海南区党委副书记、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、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、农办主任、广东省委书记、广东省政协主席等。工书法,富书画收藏。
跋者简介:
1.沈尹默(1883-1971),原名君默,号秋明,斋号匏瓜庵,浙江吴兴人。现代书法大家。曾为西泠印社社员、中央文史馆副馆长、上海文联副主席、上海中国画院画师、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首任主任委员。
2.程十发(1921-2007),名潼,室名步鲸楼、不教一日闲过之斋、三釜书屋、修竹远山楼,上海松江人。历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、全国文联委员、西泠印社副社长、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、中国美协理事。
傅山,初名鼎臣,字青竹,青主,后改名山,一字仁仲、公之它、傅道人等。入清后又名真山,号朱衣道人,山西曲阳人。少与孙传庭同学,过目成诵。明亡后,居土穴养母。康熙十八年应“博学鸿儒”,固辞不准。收藏金石甚富,精鉴赏,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,开清代子学研究之风气。工诗文、善书画、各体皆精妙,亦精篆刻、医学,善画山水墨竹,山水纯以骨胜、墨竹气韵生动,为明末书法大家。
★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

宁毋怀真 骨气生奇——傅山《杂书卷》赏析
明朝覆灭后,清初的遗民群体中产生了一批特立独行,个性强烈的书画家,傅山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。傅山自幼聪颖过人,博闻强识,但其一生未仕,以气节著称于时。入清后,其曾因从事秘密反清活动被捕入狱,经友人营救出狱后,便隐退山林,潜心学术和书画创作。
傅山的艺术作品有着极强的反叛精神与个性化表达。此卷书法为绢本,全卷两米有余,合今草、楷、章草三种书体,可称“杂书卷”。杂书卷在明末清初较为流行,这亦是傅山惯用的书写方法,其名作《啬庐妙翰》便杂糅了楷、隶、草、篆等多种书体,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变异字体。这体现了傅山书法中高度的自由性与趣味性,以及其求“奇”的心态,也同样是晚明书家尚“奇”的审美风尚的显现。
傅山此卷前段节录《华严经》,书体为今草。从中可以窥得二王、颜真卿及米芾等名家书法的影子,故傅山并非是蔑视法度、胡乱涂抹之人,其仅是放弃了对传统技法和前人经验的依赖,而以抒发个人性情为归宿,是为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高超境界。此卷中段有四行小楷书,略带行意,潇洒清丽。傅山学书虽从晋唐楷书入手,但可看出其并不囿于成法,仅取其大体精神。此卷尾段用章草抄录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,字势左右分张、顾盼生姿,在灵动中不乏静穆沉着。章草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书体,明清两代鲜有人作。对章草书法的学习与使用,即是傅山热情钻研各书体及古文字的显露。
值得注意的是,傅山此卷采用质地较粗的绢书写,故为墨法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其在书写时偶用“涨墨”之法,进而起到了调节作品层次、增强视觉对比效果的作用,加之其用笔轻重缓急相杂,整体看来动静结合,笔墨氤氲,相得益彰。
卷末沈尹默、程十发二人的跋语则以“以人论书”为论点,对王铎与傅山二人及其书法进行评价,肯定了傅山不仕清廷的人品与气节,并深发出傅山书法解衣磅礴、自然真朴的审美情趣。另外,此作从康熙年间开始,先后经毋鲸、永璥、陈谟、苏石风、吴南生等递藏,流传有序,颇为难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