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T 1601
-- 张恩利 绳
拍卖会
上海嘉禾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  场
《跨越融合》——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
图录号
1601
作  者
--
尺  寸
--
估  价
RMB800,000~1,000,000
成交价
RMB1,380,000
拍品信息
备注
中国 b.1965 布面丙烯 2011年作 背签:2011 张恩利
正签:2011 恩利 出版:《张恩利》P81,上海美术馆。
展览:张恩利个展,上海美术馆,2011年。 100×120 cm. 张恩利,1965年生于吉林。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,现生活工作在上海。张恩利的作品一直专注于描绘寻常事物以及日常生命活动的痕迹。他常将勾画出的无以名状的线条与抽象掩映的色块相互转化,使画面获得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。他的绘画装置作品通过融合环境、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,创造性地将观者置于时间与空间叙事的双重虚空之中。张恩利通过描绘常在事物的不同角度,引发观者对“存在”这个命题的不断思考。
张恩利在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,包括龙美术馆重庆馆(2021)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2020)、苏黎世Hauser & Wirth画廊(2020)、比利时霍夫肯画廊(2019)、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(2019)、上海K11艺术基金会(2019)、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(2018)、纽约Hauser & Wirth画廊(2018)、英国Firstsite美术馆(2017)、台北MOCA(2015)、香格纳画廊(2015)、伦敦Hauser & Wirth画廊(2014)、香港KAF(2014)、意大利VILLA CROCE当代艺术博物馆(2013)、伦敦ICA(2013)、上海美术馆(2011)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(2010)、Ikon美术馆(2009)以及瑞士伯尔尼美术馆(2009)等。
张恩利每个阶段的作品都独具风格,但创作的主题或技法上的改变并不突然,而是贯穿其创作风格的自然转变。他自始至终保持着对人文、日常物、生活、空间的关注。 张恩利的创作生涯始于1990年,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有着十多年的沉淀。起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90年代聚焦人物及生存问题的具象绘画,用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,描绘了一系列饱含日常情状的普通人形象;2005年后以蕴含时间痕迹的“容器”为主的静物绘画,以及近5年来透析记忆与挖掘潜意识的抽象绘画。
如果说,张恩利描绘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向外的人欲;之后对于“物”的描绘,则像是在安顿心驰后的心灵。2005年,张恩利开始萌生“物”的想法,他从早期的具象绘画转向描绘熟悉或者寻常的事物—纸箱子、容器、桶、床、烟头、球、插座,还有粗陋的瓷砖内饰……随后张恩利开始将对日常物的描绘拓宽至对日常空间的描绘,与同时期的“日常物”主题特点一脉相承,这些空间是曾经居住过的公寓、使用过的画室、长相普遍的厕所、浴室一角。“日常物”和“日常空间”成为其创作的两条平行主线。
在日常物这一主题下发展的高峯时期,张恩利开始将题材转向更具普遍性的物体。与具象的表现形式不同,在这一转变时期他采用不同的色块、形状、线条、痕迹来直接表现有关颜色、水波、头发、一些单纯的无形的物理状态等等。
本次亮相的《绳》正是2011年这一创作阶段的一件佳作,以“物”的主题和“无形”的表现方式连接了日常物时期和以抽象为表现形式的空间绘画时期。线条与色块融合于同一平面上,线条横亘于交融的色块之上。具体的形象逐渐消失,一个物、一根线都以线条、色彩、块面和笔触呈现。主题消解于画面的结构当中,艺术家的绘画“痕迹”与“轨迹”成为最直接的表现力,书写性的气韵与表现性的质感,逾越“静物”系列具体的物象空间,基于一种纯然的感知重新诠释绘画。
在这件作品中,我们也看到了张恩利使用的语言形态之细腻,画面色彩简单,更多的是从局部微小的变化切入。同时也以“曲”“直”两种形态表达了艺术家对线的理解:“我一直在研究各种曲线跟人的心理的对应关系,曲线的曲度大小跟人的紧张程度、平缓程度都是有关系的。我想用这样一种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方式让人有直接的反应”。但同时,他的线和抽象的线又是两种概念,不是虚空的,而是从具体的现实物中找到线的根源,提炼出某种有意味的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