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品信息
备注
1555~1636 洒金纸本 立轴 1625年作 题识:壬戌南都之行,叶少师有诗送别,次韵以酬,似苕源老先生正。乙丑正月晦,董其昌。
钤印:文宗伯印、董氏玄宰、玄赏斋、赐本
题签:董文敏诗翰金笺轴。络园鉴藏。
鉴藏印:长安溟庐、臣和恭藏、络园劫灰外物 释文:素衣端合避京尘,留滞从来说史臣。敢赋湘累愁帝子,但吟篱菊比皇人。草堂猿鹤寻盟晚,泽国蓴鲈发兴新。为问张沉缘底事,征车生耳等劳薪。
诗文著录:1.《容台集》,董其昌撰,明崇祯三年(1630年)初刻本。
2.《董其昌全集》二P462,上海书画出版社,2013年。
说明:鉴藏者为:1.英和(1777-1840),初名石桐,字定甫、树琴,号煦斋、梦禅居士,满州正白旗人。德保子。乾隆五十八年进士,授编修,道光二年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、步军统领、军机大臣。道光七年革职,赏二品,授热河都统。藏书甚富。工书法,与成亲王、刘墉齐名当时。
2.高络园(1886-1976),名时敷,字戈虬,号络园,浙江杭州人,寓居上海。工书画,精篆刻,富收藏。与兄时丰、时显并称“高氏三杰”。1937年与丁仁、葛昌楹、俞人萃各出所藏合辑成《丁丑劫余印存》二十卷。
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以行草书造诣最高,书风飘逸空灵,风华自足。此作为董其昌乙丑年(1625)所作,点画沉着,纵横跌宕,在提按间出风格。正如其自己所言“发笔处,便要提得笔起,不使其自偃,乃是千古不传语。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”。这时的董其昌以一种“熟后求生”的态度来看待书法,其创作亦如此。从以“澹”为核心崇尚天真自然天趣的思想延伸而出。当他认识到创造率真超逸的澹的同时,创造“澹”的意境,必须要有精熟、成熟的笔法技巧。正如禅宗所说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。
本拍品为高络园旧藏乾隆皇帝赐英和本,为英和、高络园旧藏。从此作左上角“赐本”与左下角“臣和恭藏”“络园劫灰外物”印即可知。 141×43cm 约5.5平尺
钤印:文宗伯印、董氏玄宰、玄赏斋、赐本
题签:董文敏诗翰金笺轴。络园鉴藏。
鉴藏印:长安溟庐、臣和恭藏、络园劫灰外物 释文:素衣端合避京尘,留滞从来说史臣。敢赋湘累愁帝子,但吟篱菊比皇人。草堂猿鹤寻盟晚,泽国蓴鲈发兴新。为问张沉缘底事,征车生耳等劳薪。
诗文著录:1.《容台集》,董其昌撰,明崇祯三年(1630年)初刻本。
2.《董其昌全集》二P462,上海书画出版社,2013年。
说明:鉴藏者为:1.英和(1777-1840),初名石桐,字定甫、树琴,号煦斋、梦禅居士,满州正白旗人。德保子。乾隆五十八年进士,授编修,道光二年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、步军统领、军机大臣。道光七年革职,赏二品,授热河都统。藏书甚富。工书法,与成亲王、刘墉齐名当时。
2.高络园(1886-1976),名时敷,字戈虬,号络园,浙江杭州人,寓居上海。工书画,精篆刻,富收藏。与兄时丰、时显并称“高氏三杰”。1937年与丁仁、葛昌楹、俞人萃各出所藏合辑成《丁丑劫余印存》二十卷。
董其昌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以行草书造诣最高,书风飘逸空灵,风华自足。此作为董其昌乙丑年(1625)所作,点画沉着,纵横跌宕,在提按间出风格。正如其自己所言“发笔处,便要提得笔起,不使其自偃,乃是千古不传语。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”。这时的董其昌以一种“熟后求生”的态度来看待书法,其创作亦如此。从以“澹”为核心崇尚天真自然天趣的思想延伸而出。当他认识到创造率真超逸的澹的同时,创造“澹”的意境,必须要有精熟、成熟的笔法技巧。正如禅宗所说: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。
本拍品为高络园旧藏乾隆皇帝赐英和本,为英和、高络园旧藏。从此作左上角“赐本”与左下角“臣和恭藏”“络园劫灰外物”印即可知。 141×43cm 约5.5平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