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品信息
备注
参阅:
1、《古壶之美》第360、361页,图121,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出版,2000年7月。
2、《紫砂陶艺收藏展》第181页,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,1999年6月。
壶体似橄榄形,自壶盖延至壶体,圆弧过渡,一气呵成。此壶色泽朱黄,胎质揉入熟料,以致颗粒遍布,宛若梨皮。流把匀称,钮滴亦作小圆珠形,平底内圈足,整器修饰细腻,造工精湛。壶底钤回纹框印款“宝藏兴焉”,把下“寿”字,盖墙刻字“国色”。
“宝藏兴焉”语见《礼记•中庸》:“今夫山,一卷石之多,及其广大,草木生之,禽兽居之,宝藏兴焉。”寓意积少成多,万物生发,耐人寻味。
200 ml
1、《古壶之美》第360、361页,图121,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出版,2000年7月。
2、《紫砂陶艺收藏展》第181页,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,1999年6月。
壶体似橄榄形,自壶盖延至壶体,圆弧过渡,一气呵成。此壶色泽朱黄,胎质揉入熟料,以致颗粒遍布,宛若梨皮。流把匀称,钮滴亦作小圆珠形,平底内圈足,整器修饰细腻,造工精湛。壶底钤回纹框印款“宝藏兴焉”,把下“寿”字,盖墙刻字“国色”。
“宝藏兴焉”语见《礼记•中庸》:“今夫山,一卷石之多,及其广大,草木生之,禽兽居之,宝藏兴焉。”寓意积少成多,万物生发,耐人寻味。
200 ml